胡同里的修车匠

老李的修车铺子藏在胡同深处,门口总摆着几辆待修的自行车。铺子不大,靠墙的木架上堆满了车胎、链条、钢珠这些零碎物件,一只掉了漆的红搪瓷缸里常年盛着半杯浓茶。

每天天刚蒙蒙亮,老李就搬出那把磨得发亮的小马扎,坐在门口开始干活。他的手指粗短,关节处裹着层厚茧,却能灵巧地摆弄那些精细的零件。车轴里的钢珠一颗颗排进黄油槽时,连呼吸都放得极轻。

胡同里的街坊都爱找他修车。老李修车有个特点——不爱换新零件。"能修就修",这话他常挂在嘴边。车闸皮磨薄了,他拿锉刀修出纹路;车圈瓢了,他眯起眼睛慢慢拿龙。有回居委会主任推来辆进口变速车,劝他换个新飞轮,老李却用煤油泡了三天,愣是把锈死的齿轮救活了。

去年冬天特别冷,老李的关节炎犯了,修车时总得停下来捶膝盖。有天我发现他工具箱里多了副护膝,针脚歪歪扭扭的,后来才知道是对门张奶奶给缝的。如今胡同里骑车的少了,但老李的铺子前总有人来,修车的倒成了次要,更多的是来听他讲那些自行车零件的门道。

有次见他给个小学生修童车,最后只收了五块钱。孩子奶奶过意不去,硬塞来一袋新摘的香椿芽。老李搓着手笑:"够本了,够本了。"阳光斜斜地照在斑驳的门框上,那些挂着的扳手、钳子投下长长的影子,像是某种古老的文字。

评论
暂无评论

登录后可发表评论

点击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