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城理发店

老张的理发店在县城西街开了二十多年。铺面不大,十五个平方,墙上贴着九零年代的女明星海报,玻璃柜里摆着几瓶落满灰尘的发油。两把铁质理发椅的漆皮早已剥落,露出里头锈红的底色。

门口的灯箱常年亮着,上头"理发"二字缺了右下角,倒像是故意为之的艺术。老张总说要去换个新的,却始终没换。熟客们知道,那残缺的灯箱比任何招牌都好认。

每天早晨七点半,老张准时拉开卷帘门。先拿鸡毛掸子扫扫椅子,再给推子抹两滴油。工具箱第三格放着老花镜,是去年女儿给买的。他总忘记戴,等到客人头上发现白发时,才又摸索着架上鼻梁。

店里最热闹是春节前。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来,总要找老张修整发型。他们说着普通话,夹杂着英文单词,老张就笑着点头。推子嗡嗡响着,碎发落在地上,和二十年前没什么两样。

常来的李老师总爱念叨:"老张啊,现在年轻人都去时髦的发廊了。"老张就指指墙角的小板凳:"那不是你家小子昨天还来剃头么?"李老师便不说话了,只听见剪刀清脆的咔嚓声。

午后阳光斜斜地照进来,能看到空气中飘浮的发屑。老张靠在椅子上打盹,收音机里放着咿咿呀呀的戏曲。推子和剪刀静静躺在消毒液里,等着下一个顾客推门时,铃铛发出那声清脆的"叮当"。

县城东边新开了三家美容院,亮着粉紫色的霓虹灯。西街的老房子拆了一半,听说要建商场。老张的灯箱依然亮着,缺了角的"理发"二字,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固执。

评论
暂无评论

登录后可发表评论

点击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