街角的修鞋匠

老张的修鞋铺子挤在两栋灰楼之间,宽不过两米。一块"张记修鞋"的木牌常年悬在头顶,被雨水泡得发白,边缘已经翘起薄皮。

每天清早,他总要先排开三把折叠凳——一把给自己,两把给客人。然后从铁皮工具箱里取出钉锤、胶水和那台老式补鞋机。机器是1987年买的,铸铁底座磨得发亮,皮带轮转动时还会发出"咯吱"声,但针脚依然走得又密又直。

附近的上班族常来这儿换鞋跟。老张会先把旧跟撬下来,用砂纸打磨鞋底,再抹上胶水。这个动作他重复了三十八年,右手拇指外侧结着厚厚的茧。有次我问他为何不换台新机器,他正往鞋底摁着铁钉,头也不抬:"修鞋的物事,能用就成。"

午后常有老人来补雨靴。他们坐在矮凳上,看老张用烧红的铁片粘合橡胶,焦糊味混着茶香在巷子里飘。这时候总有人掏出皱巴巴的烟盒,老张就摆摆手,指指墙上泛黄的"禁止吸烟"标识——那是社区去年统一贴的。

去年冬天铺子关了半个月。再开门时,老张左边袖管空荡荡的。人们照例来修鞋,只是不再让他搬重物。他改用膝盖夹住鞋帮,单手操作补鞋机,速度慢了些,但针脚还是那样齐整。有个姑娘偷偷多塞了二十块钱,他追出去半条街硬是退了回来。

最近巷口新开了家智能修鞋店,玻璃门上贴着"三分钟快修"的荧光字。老张的铺子前还是摆着三把折叠凳,工具箱里躺着那台1987年的补鞋机。偶尔有老顾客蹲在门口和他聊天,补鞋机的"咯吱"声混着街坊的谈笑,在午后阳光里慢慢发酵。

评论
暂无评论

登录后可发表评论

点击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