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常日子里的光

天刚蒙蒙亮的时候,巷口的豆浆铺已经支起了锅灶。白汽从木盖边缘钻出来,在清冷的空气里蜿蜒。老板娘用围裙擦着手,把炸得金黄的油条码进竹匾。这是她三十年如一日的营生。

街对面的老张头推着自行车出来,车把上挂着布兜,里面装着从早市上割的五花肉。他每周三都要给住在城南的老姐姐送菜,姐姐腿脚不好,他便风雨无阻地跑了七年。车铃铛在晨雾里响得清脆,惊起了电线上的麻雀。

中学教师陈玉总爱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。她那个掉漆的保温杯里泡着菊花,桌角摆着学生送的橡皮章——刻得歪歪扭扭的"最佳老师"四个字。批改作业时,她会在写得好的句子旁边画个小太阳。有回毕业多年的学生来看她,说至今留着那些画太阳的作文本。

菜市场的水泥地面永远湿漉漉的。卖鱼的阿庆嫂利落地刮着鳞片,鱼贩老马把冰块砸得哗啦响。穿睡衣的主妇们拎着编织袋,在摊位间来回比价。有个戴红领巾的男孩蹲在角落,正用菜叶喂装蝈蝈的竹笼子。

暮色漫上来时,修车铺的老周拧亮了灯泡。他总留着些零配件送给急着修车又没带够钱的人。隔壁书店的蔡老板照例在窗边摆出新到的杂志,玻璃上映着往来行人的影子。路灯次第亮起的瞬间,整条街突然变得温暖。

这些碎片般的日常里,藏着最朴素的坚韧。人们像苔藓般附着在生活里,用细小的坚持对抗着时间的消磨。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让平凡的日子透出光来。

评论
暂无评论

登录后可发表评论

点击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