折叠的价签
超市的冷藏柜里总摆着几盒打折牛奶。我随手拿起一盒,铝箔包装边缘已经卷起,像是被不耐烦的顾客捏过又展开。价签上用黑色记号笔标着"原价:¥45",下面贴着一张崭新的小标签,印着"现价:¥39.8"。这0.2元的差价让我的手指停顿了一下。
后来我发现,很多商品都是这样。货架上那包薯片原价¥6.5,现价¥5.9;旁边那瓶洗发水原价¥58,现价¥49.9。这些数字并不是随意写的,它们像是某种无声的契约,精准地卡在消费者心理预期的临界点上——¥39.8比¥40只便宜了0.2元,但"3"字开头的价格总是显得更诱人些。
收银员把牛奶递给我时,塑料瓶身突然硌得我手心发疼。低头一看,价签上赫然印着"¥39.8",而我的购物袋里躺着另一盒标价"¥45"的同款牛奶。两盒牛奶并排放在桌上,价签上的折痕几乎要刺进我的眼睛。
回家的路上,夕阳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。我数着步子,忽然想起小时候收集的糖纸——那些被反复摩挲的玻璃糖纸,终究是会被扔掉的。现在,我们收集的是各种数字的标签,它们同样会被随手丢弃,只是方式不同罢了。
登录后可发表评论
点击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