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昏的修鞋匠

老李头的修鞋摊摆在胡同口已经三十年了。那地方背风,又临着大街,往来的人多。一张矮凳,一个铁皮箱,箱上排着几把磨损得发亮的工具,便是他全部的家当。

他手艺极好。针脚密实,线头藏得严严实实,补过的鞋往往比原先更耐穿。附近的居民都晓得他,鞋子破了便往他那儿送。即使不修鞋,也有人爱坐在他旁边的小马扎上,闲话几句。

老李头有个习惯,每接过一双鞋,总要先用粗糙的手指摩挲鞋面,再翻来覆去地看。这动作像是在跟鞋子打招呼,又像是医生在望闻问切。我见过他修补一双小女孩的红皮鞋,那专注的神情,仿佛在完成什么了不得的工程。

"现在的人呐,"他常一边敲着鞋钉一边说,"东西坏了就扔,哪像我们那时候……"话没说完,摇摇头,又低头忙活去了。的确,来修鞋的人渐渐少了,年轻人更愿意买新的。他的生意清淡了许多,但每天还是准时出摊。

去年冬天特别冷。我路过胡同口,看见老李头裹着件旧棉袄,呵出的白气在眼镜上结了霜。他正给一双磨破了底的皮鞋钉掌,动作明显比从前慢了。铁锤敲在鞋钉上,声音有些发闷。

开春后,修鞋摊不见了。听说是儿女接他去养老了。胡同口空出来的那块地方,很快被一个卖奶茶的摊位占据,五颜六色的招牌亮得晃眼。

偶尔还能在附近看见几双他修补过的鞋,针脚依然结实,只是鞋主人大概已经不记得那个总低着头的老匠人了。

评论
暂无评论

登录后可发表评论

点击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