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常日子里的光

街角的老槐树底下,总坐着几个晒太阳的老人。他们不怎么说话,只是眯缝着眼睛看街上的行人来来往往。王大爷的手里永远攥着那个掉了漆的收音机,里头咿咿呀呀地唱着《空城计》。

清晨的菜市场最是热闹。卖豆腐的李婶总爱跟顾客唠家常,她记得住每个人的喜好——张老师家的媳妇爱吃嫩豆腐,西头开理发店的小王总买老豆腐。豆腐摊前的水泥地上,常年积着一滩水渍,倒映着来来往往的胶鞋、布鞋、皮鞋。

下午四点半,小学放学铃准时响起。孩子们像出笼的麻雀般涌出校门,有几个总要在校门口的小摊前磨蹭,眼巴巴地看着玻璃柜里的辣条和泡泡糖。摊主是个精瘦的中年汉子,他一边招呼着孩子,一边用余光扫着路过的家长,生怕遇上熟人告状。

巷口的修车铺永远弥漫着机油的味道。陈师傅蹲在地上补胎时,他养的那条黄狗就趴在工具箱旁边打盹。有时候补胎的客人等得不耐烦,陈师傅就递过去一个小马扎:"急啥,赶着投胎啊?"这话听着糙,倒让等着的人笑了起来。

暮色渐浓时,楼宇间的灯火次第亮起。七号楼三层的厨房窗口,总能看见刘奶奶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。她家厨房的灯比其他人家要暗些,是那种老式的黄色灯泡,却在无数个傍晚,成了整栋楼最温暖的风景。

这些细碎的日常,像一把零散的珠子,被时光的线轻轻串起。它们太过普通,普通到我们常常忘记,正是这些瞬间构成了生活的全部重量。

评论
暂无评论

登录后可发表评论

点击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