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0后的婚姻:夹缝中的承重墙

小区楼下那家开了十年的五金店关门了。老板阿强和老板娘红姐都是82年生人,离婚时连卷闸门钥匙都掰成两半。红姐抹着眼泪说:"当年裸婚时他说要给我打一副金镯子,最后连螺丝钉都没攒够。"这对夫妻的散场,像极了大多数80后婚姻的缩影——在理想与现实的对撞中,活成了一道承重墙。

80后的婚姻总带着点拧巴。他们既向往父母辈"缝纫机电视机就能过一辈子"的笃定,又无法摆脱自我意识的觉醒。朋友老周结婚时坚持不拍婚纱照,却在离婚前夜偷偷把全家福塞进衬衫内衬;女同学小敏嘴上说着"为了孩子凑合过",却在深夜的朋友圈转发《廊桥遗梦》的经典台词。这代人嘴上嫌弃仪式感,骨子里却比谁都渴望被看见。

物质压力是绕不开的坎。当90后讨论"婚前要不要公证财产"时,很多80后正默默掏出积蓄帮配偶填网贷窟窿。学区房、老人看病、孩子补习班像三座大山,把婚姻压成有限责任公司。见过一对夫妻在超市为买打折鸡蛋还是有机鸡蛋吵架,丈夫突然蹲下来系鞋带,其实是在抹眼泪——他想起恋爱时承诺过让她一辈子不吃临期食品。

最吊诡的是,这代人连离婚都离得克制。为了孩子中考假装恩爱,在家长群里继续扮演模范夫妻;离婚证揣在包里半年,还要一起回老家陪老人过春节。就像被生活盘出包浆的核桃,裂了缝也得继续在掌心里转着。

如今红姐在菜市场租了个摊位,阿强的送货三轮偶尔会停在隔壁档口。有次我看见他们隔着两筐土豆对账本,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,像极了许多80后婚姻的结局——爱情死了,但生活还得合伙经营。

评论
暂无评论

登录后可发表评论

点击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