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室里的阳光

初三那年,教室换了位置,挪到了教学楼最西头。每天下午两点半,阳光便斜斜地从窗户里钻进来,在水泥地上投下一个个金色的方块。

我坐在靠窗的第三排,同桌是个姓李的矮个子。他总喜欢在数学课上用圆规扎橡皮,扎出密密麻麻的小孔,再对着阳光照,说是"星空图"。有一次被数学老师抓个正着,那老头儿拎着橡皮在全班转了一圈,说这是"微观宇宙",倒把老李弄得涨红了脸。

后排的小王有个绝活,能用尺子弹出各种调子。午休时分,教室里此起彼伏的"叮叮"声,竟也能连成曲子。最妙的是他能用这个法子报信——班主任的皮鞋声从二楼传上来时,他的尺子早就"当当当"敲了三下,比警报还灵。

窗外的梧桐树长得很高了,枝丫伸到三楼。初夏时分,风一吹就有绒毛飘进来,落在摊开的课本上。英语老师最恼这个,总要我们关窗,可不到五分钟又有人偷偷推开。记不清有多少个昏昏欲睡的下午,我看着那些绒毛在阳光里打转,耳边是老师讲课的声音,却觉得越来越远。

如今想来,那些琐碎的片段竟比大事记更清晰。老李后来去了南方,听说当了电工;小王考上了音乐学院,现在在某小学教孩子们弹钢琴。去年路过母校,发现那排梧桐被砍了,新栽的香樟还不及窗台高。西头的教室改成了实验室,装着铝合金窗户,再不怕梧桐絮飞进来了。

评论
暂无评论

登录后可发表评论

点击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