沉默的契约
老张的修车摊摆在小区门口,已有十年光景。那摊子不大,工具却总是擦得锃亮,像他额头上渗出的汗珠一样发亮。每日清晨,他总比旁人早到半小时,将那些扳手、钳子排得整整齐齐。
"张师傅,我这车闸不太灵。"常有邻居这般说着,把自行车推到他跟前。
"好嘞。"老张应着,眼皮也不抬,手里的活计却是不停。他修车时有个习惯,总要把毛病说得明明白白,零件换与不换,钱多钱少,都在阳光下摊开来讲。久而久之,小区里的人都晓得,找老张修车,心里踏实。
对门李家的孩子学骑车,摔坏了刹车线。老张修好车,见那孩子眼巴巴望着柜台里的糖果,便从罐底摸出两颗水果糖,"拿着,别让你妈瞧见。"后来那孩子每次路过,总要响亮地喊一声"张爷爷"。
去年冬天,小区里新开了家修车铺,装潢亮堂,伙计穿着统一制服。开业那天喇叭声响了半日,宣传单撒得满地都是。老张的摊子前冷清了许多,他倒也不急,照例擦他的工具,偶尔帮老人家的三轮车打打气。
前些日子,新铺子突然关了门。听说是老板嫌利润薄,改做外卖站点了。那天下午,老张的摊子前排起了队。人们安静地等着,有人递上一杯热茶,"张师傅,趁热喝。"
老张接过茶杯,热气糊了他的老花镜。他没说什么,只是修车的动作比往常更轻快了些。夕阳西下时,最后一个顾客推车要走,老张忽然喊住他:"闸线有点松,我再紧一下,不要钱。"
树影婆娑里,两个影子在地上拖得很长。
登录后可发表评论
点击登录